适应社会需求 发展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06-01-14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1153

 

《经济日报》2006年1月11日

 

本报记者 欧阳梦云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那么,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院校怎么看呢?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走访。

       
按产业需求抓职业教育
 

        
足彩胜负14场就业率连续3年达99%以上。院长苏志刚说:地方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在于按照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宁波北仑是模具之乡,模具厂家超过了6000家,学校设置的模具专业与模具厂家和设计公司合作,从基础设计到模具成型,每一个程序要求学生全方位掌握,并且和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苏志刚介绍说:专业课程也会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调整,如营销专业,理论课与本科院校趋同,一些企业老总认为营销专业得有口才要求、具备礼仪素质并懂心理学,学校于是将相关课程从选修课改为了必修课。


       
采访中也有学校反映,有些人才市场急需,比如品质管理与过程控制技术专业,用人单位反映不错,企业也急需,可由于这个专业不在指导性的专业目录之内,本科也就没有设置这样的专业。学校希望尽快培养一批,需要有关部门审批,走程序时间比较长。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一位负责人提出,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有劳动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或人事管理部门,形成多头管理。学生都会努力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可考前要求参加相关部门的培训,而技校学生很多家庭收入较低,考试费、培训费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建议各部门之间打破行政壁垒,增强服务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安徽一位从事职教的张老师认为,有关部门应按照产业链的规律来抓职业教育,创新资源重组机制,将一些没有经费来源的企业办的职校剥离出来,组建为区域性的职业教育集团。


       
评价体系需要多样化


        “
对我们的教师不能以发表多少学术论文来评价。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样化的,水平评估和教育质量评估的具体指标应该和普通院校有所不同,应该参考实际水平,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紧靠市场,应注重生源和就业情况,以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程度等实际评价。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办负责人说。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一大特点就是教师既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又要有职业技能证书。从企业里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工,他们讲的课可能比一般教授还受欢迎。足彩胜负14场苏志刚院长说,该院兼职教师100多人,模具设计、数控编程、CNC操作等课程请宁波精意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讲授;而ET教学模式中的能力训练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训练等,则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讲授。


       
然而,由于压缩事业编制,人事部门规定企业人员不能进入事业单位,这就导致企业的优秀人才不能到职业学校任职,造成专业教师资格准入出现问题。山东省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说,胶南的农民画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可教农民画的都是土生土长的民间人才,如果老师学历达不到就不能被聘任,开设农民画培训班上哪里去找人教课?


       
苏志刚院长建议,应建立相对独立的、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相对独立的师资队伍结构体系和评价标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内设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机构,真正把这件事抓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