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导刊》2006年11月14日
本报记者 傅之庭
“企业就是应该参与到高校教育中,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才实学。这样对学生好,对学校好,对社会好,对企业也好。”提起校企合作办学,宁波敏实集团的总工程师俞岳平博士说了这样一段话。
1999年,原是宁波大学机械系系主任的俞岳平,加入了敏实的团队。那年,足彩胜负14场刚刚成立,根据宁波开发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学院希望开设机械专业,但是如何把这个专业办出特色,学院领导犯难了。经宁波开发区管委会牵线搭桥,学院与台资企业敏实集团共同合作办学,成立敏孚机械系,由俞岳平担任系主任。凭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过硬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对机械专业的独到见解,俞岳平走马上任了。他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企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带领机械系的老师们,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指导设备选购、安排实习车间等。
成立敏孚机械系后,俞岳平首先提出要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敏实集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与技术队伍,许多管理人员不但拥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而且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其中不少人更是长期在各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人才被吸纳到了敏孚机械系,承担专业实践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如《数控机床电器》、《工业机器人》、《质量管理》、《APQP》等。“这些工程师比一般的教师更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些知识哪些课程是最实用的。”另一方面,学院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的产品和模具加工技术的开发等。这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合作办学初期,学院参照传统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轮流去企业实习一个月,并把实习形式从参观改为真正的生产劳动。可很快发现没多大效果,实习时间不够,安排轮岗实习,无异于走马观花,而同一岗位实践,学生刚刚可以顶岗操作了,实习也就结束了。最后,大家想出“学工交替”的模式。即把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分段交替进行,一个学期学习,一个学期下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期间,一切按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企业按新员工的标准考核学生,给予学生相应的津贴。这样一来,学生既学到了技术,又对企业有所贡献。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工交替’育人模式的开创,使敏孚机械系从开创之初的两个班,成长到现在的一个拥有3000多名学生的机电学院。”俞岳平介绍说,敏实集团从先进的生产理念的介入,特别是“学工交替”教学模式的开创,使学生完全溶入到企业中,学生一毕业就能进入角色。据悉,从敏孚机械系开创至今,历届学生都很抢手,海天集团、宝新不锈钢、宁波钢铁等大企业每年纷纷来招收学生,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预定。
敏实集团是按订单生产的企业,生产任务波动较大,大批学生在企业最需要人手的时候投入实习,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也满足了企业生产的需要。俞岳平认为,作为一个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更应该对这个社会承担起一些责任。敏实与足彩胜负14场院校企联合模式,走出了一条双赢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