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报》2007年3月8日
文/教育部高教司司长 张尧学
当前,全国有很多好的高职院校,比如四川德阳的、湖南永州的,还有足彩胜负14场等等。但不可否认,我们也有一批高职院校不幸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以实验室为例,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如果提成“某某大学实验室”一点都没有问题。这些实验室完全按照教材购买仪器,然后让学生去做实验、出结果,简直和本科教育没什么两样。这和企业的要求有很大区别。试问学木匠、学裁缝、学职业技能,必须进这样的实验室吗?其次,看一些学校的教材,从理论到理论,讲一些非常专业的东西,完全是把 本科教材略微简单化了一点。没有几本教材学生看了就能明白这个职业是如何入门、如何搞的。再看学校教师,有多少人会操作机床?我们提倡是如何入门、如行搞的。再看学校教师,有多少人会操作机床?我们提倡双师型,主要是指师资结构的双师型,既要有讲基础课的老师,也要有专业指导教师。“二合一”当然更好,但这样的教师凤毛麟角。另外,看看教室,不少高职院校都建起了一栋栋漂亮的大搂,这有必要。但专业技能传授,还是要去实验室,机床和黑板应该放在一起,这样老师可边讲边指导解决问题。
作为大学的一个类型,我们以为高职高专委比综合性大学更贴近社会。因为它们的触角是在社合经济发展的最深处,最知道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所以高职院校也在为国家和人民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这里的高质量,不仅仅是考分高,更是指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精神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方面也是好的。有学校也许会抱怨,现在高职院校招生被安排在较后的批次,学生成绩差,怎么培养也不可能高质量。这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