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
贺贤土,理论物理学家。1962年浙江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1997年任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副所长 (1991年起)。199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2001年任国家863计划惯性约束聚变主题首席科学家。
六月的一场阵雨过后,记者在足彩胜负14场见到了德高望重的贺贤土院士。虽然贺老已经年近七旬了,但是看起来要比实际年纪年轻很多,彬彬有礼的举止中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儒雅。
一
贺贤土1937年出生在镇海 (现为北仑)新碶/一个叫大路下的村子里。父亲那时在外地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支撑。母亲的吃苦耐劳精神对童年的贺贤土影响很大。贺贤土说,母亲不仅生育了我,更重要的是在最困难的年代还能想尽办法为我提供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贺贤土6岁上学,进了当地很有名的新碶/小学。童年的贺贤土也是很贪玩的,但与别的小朋友不同的是,他是先做好作业才去玩的,在作业没有做好之前,绝不出去玩。有时小伙伴喊他出去玩,见他不动,就在他身边嬉戏说笑,想分散他的注意力,可他就是不为所动,一笔一画地做作业,等他写完最后一个字,还再仔细检查一遍,没错误了才放心跟大家一起去玩。他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父母包括年迈的爷爷很关注他的学业,自己不学好功课,对不起千辛万苦供他上学的长辈。
1951年贺贤土考入了镇海辛成中学 (后来的镇海中学)。在中学里,贺贤土的门门功课出类拔萃,次次考试名列前茅;还担任了学生会主席。
195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宁波中学。在宁波中学,多才多艺的贺贤土先后担任了团委的军体部长和学生会的文化部长。在那里,他喜欢上了民族音乐,特别喜欢拉二胡。虽然在以后的日子里,贺贤土一直忙于科研,没有时间练习拉二胡了,但每当紧张劳累时,他还是习惯听上一段二胡曲子,譬如 《二泉映月》,作为自我放松和休息的方法。那如泣如诉的弦声,像潺潺的流水淌过他的心田,冲淡了他所有的烦恼和忧虑。
另外,贺贤土小时候在爷爷和父亲的指导下练过书法,能写一手漂亮的行楷,并多次在书法比赛中获奖。他组织学生文工团表演的舞蹈节目,在省市里都是捧大奖的。
在高中时,贺贤土酷爱文学,也喜欢理论性很强的评论,越是有难度的文章越是让他感兴趣。他还学写过小说,甚至做过长大当个文学家的梦。一般人在高中时就会显现出对文科或者理科的偏好来,但贺贤土文理科都好,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很强。这可让他犯了难:将来学什么专业呢?仿佛有数条路摆在贺贤土面前,踌躇满志的他不知道哪一条路真正能够通向成功之巅。
最终让他明确自己奋斗方向的是1956年参加宁波团市委组织的培训班学习的经历。在培训班时,他在记录片上看到一个西装笔挺、长相英俊的教授满腹经纶地讲核物理的基本粒子,生动的讲解让贺贤土听得如醉如痴。这位教授就是我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贺贤土仿佛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也要学物理!
有了报考物理专业的想法之后,贺贤土把刚刚萌芽的文学梦悄悄地埋葬了,而把整个心思转向物理学习。但高中的物理教材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了,高三那年,他就自己读完了一本大学的物理教材。1957年,贺贤土考进了浙大物理系,向他的理想目标跨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从此,漫长的半个世纪,他心无旁骛地致力于理论物理的研究。
二
考进大学后,贺贤土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课程。物理科学就像一座神奇的迷宫,刚进去时,他感觉 “山重水复”,等他找到迷宫大门的钥匙时,他就进入了 “柳暗花明”的境界了。每次发现科学奥秘都让他兴奋不已,贪婪地想发现更多。但好景不长,平静的学习生活持续了不到一年,各种荒唐的政治运动开始了。学校里不能正常上课,学业被荒废了,他心里真的很痛。
到了困难时期,大学生每个月只有7.5公斤的定量。贺贤土所在的杭州高校还算比较好的,每天食堂能供应上米汤,有的地方已不得不靠挖野菜充饥。但是如果去晚了,米汤就变得很稀薄,几乎是米水了。喝完了,不到半天就饿得饥肠辘辘,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贺贤土发明了一个抵抗饥饿的方法:每当饿得难以忍受时,他就到图书馆里读书,注意力转移了,就不会老想肚子饿的事。最后,由于营养不良,贺贤土得了浮肿病,以至于他这个本来被学校定下保送的研究生,因为浮肿病而在体检时被淘汰了。
虽然五年的大学生活让这个来自乡村的懵懵懂懂且十分单纯的青年留下很多创伤,但那也是让他最为难忘的五年时光,他在这五年里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变:从一个学生走成为一名科学研究者。
本来已经留校当助教的贺贤土,1962年11月份突然被通知到北京一个单位报到。尽管生于南方长于南方的他对北京的严寒和路途的遥远有所畏惧,但还是服从了分配,北上了。经过一番周折后,他终于进了二机部的第九研究所,即今天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进入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前沿阵地。
核武器的试验基地在戈壁滩的深处,夏天热得像火炉,冬天则冷得像冰窖。雨季时住在帐篷里,雨水渗进来,晚上根本睡不好。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后勤保障跟不上,吃饭都是问题。在青海,贺贤土高原反应很厉害,手碰到雪水就红肿。
为了科学试验,贺贤土和科学家们可谓吃尽了各种各样的苦。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爆炸了……每一次成功后,他们又转移到下一个课题研究。由于所从事的工作保密性很强,所以贺贤土和从事核武器研究的科学家们在将近30年的时光里一直隐姓埋名地工作,默默地做着无名英雄。他所从事的研究尖端而神秘,各种专业术语不是我们常人所能理解和明白的。我们只能想象一下尖端而神秘,各种专业术语不是我们常人所能理解和明白的。我们只能想象一下贺院士在那个时代和那个特殊的领域里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艰苦。
辛勤的汗水结出了累累的硕果。贺贤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部委级奖项、何梁何利进步奖等奖项,大量不能公开发表的保密论文记录了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他的很多理论至今仍在被运用。
三
在贺院士众多的头衔中,其中一个就是足彩胜负14场院长。
一位院士来担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在目前中国的两院院士中,贺贤土是第一位,也是惟一的一位。消息刚被发布出去时,许多人都表示惊讶和难以理解:一个堂堂的院士居然去担任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究竟怎么想的?
是不是因为他当年去了北京当了科学家,在浙大没当成老师,而留下深深的教育情结的缘故?其实他早在1982年就开始带研究生了,现在还带着还几位博士生,1999年还被母校聘为理学院的院长,应该说已经了却了心愿啊。
谈起这个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头衔,贺贤土说,时任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的汪友诚请他看在足彩胜负14场所在地是他的故乡——— 北仑的份上,接受聘请,来担任这个院长。贺贤土说他倒并不因为是院士就不能担任职校职务,而是一来自己本身的工作就已经很忙了,担任着一个国家的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973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兼职太多;二来他不想只做个挂名的院长,要干就要担当起责任来,否则会耽误了学生们的前途。而自己一直搞科研,当时对职业教育没有概念。但为了报答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贺院士于2002年接下这个聘请。
走马上任后,他先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知道职业技术教育与我们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人才的,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是目前本科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补院长,要干就要担当起责任来,否则会耽误了学生们的前途。而自己一直搞科研,当时对职业教育没有概念。但为了报答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贺院士于2002年接下这个聘请。
走马上任后,他先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知道职业技术教育与我们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人才的,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是目前本科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当了几年的院长,贺院士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各种场合为高职教育奔走呼吁。他对学院发展尽心尽力,每隔一段时间,他会从北京赶到北仑指导学院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足彩胜负14场走出了一条 “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据足彩胜负14场党委书记、执行院长苏志刚介绍,贺院士担任该院院士后,投入很多精力和想法。他把 “院士”精神引进到校园,经常带领中科院的院士到学院来给同学们讲座,并对广大师生寄予了厚望。由于身为院士,他站得高望得远,所以总是说要以 “学生为本”,积极开拓创新,为国家多做贡献。现在足彩胜负14场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足彩胜负14场院独创的 “三三模式”在全国高职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记者采访的当天下午,贺贤土院士就给该学院的学生们做了一场有关相对论的报告。讲座持续两三个小时,年近七旬的贺院士一直是手持话筒站着讲的,其实他的腰并不是很好。
自从担任了足彩胜负14场院长后,贺院士回北仑的次数多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这句诗来形容他的心情再恰当不过了。他原先生活过的村庄早已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代替,道路也变得认不出来了,留在他记忆深处的童年的点点滴滴已经无法印证了,只有远处的横山依旧默默地与这位离家半个多世纪的老人对望着,或许它还记着那个聪明好学的少年?
■撰文/刘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