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甬城大学毕业生就业面面观

发布时间:2009-03-16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641

《宁波日报》200932

    这个冬天,让甬城3.6万名2009届大学毕业生感到了深深的寒意。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求职之路显得格外艰难。他们有的同万名竞争者争抢公务员职位,有的挤入考研一族,更多的则是一次次冲进人流滚滚的招聘会……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特别是在眼下这一特殊时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这个冬天有点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所在甬高校。从采访情况看,至今各校毕业生签约率高的也不过4%,低的仅1%,甚至有的专业签约率为零。一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坦言:今年的就业形势确实比较严峻。

  签约学生少得可怜

  二、三月份不是高校毕业生签约的高峰期,但往年同期的签约率还不至于像今年这么低。从采访情况看,在甬高校目前毕业生签约率高的也只有4%,低的仅1%,个别专业甚至没有一个学生签约。

  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学工办的老师告诉记者,不要说本科生,今年研究生就业也很困难。往年这个时候他们学院的研究生签约率已达到60%,即便没签的手头也握有好几个机会,但今年研究生的签约率明显降低,有的研究生至今还没达成就业意向,更别说挑挑拣拣了。

  前来高校招聘学生的用人单位明显减少,尤其是宁波本地的企业。这是各高校负责学生就业的老师们的共同感受。据反映,总体看这次金融危机对生物技术、电子等应用型专业的冲击不大,国际贸易、建筑等专业受到的冲击则相对较大,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万里学院商学院的老师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已有50多家用人单位主动上门,向商学院2008届毕业生提供400多个岗位。而今年上门的单位仅十几家,提供的岗位只有50余个。一些经贸类专业的毕业生表示,他们已开始考虑转行。

  实习期间就遭裁员

  上班仅3个月,居然就遭裁员。足彩胜负14场机电专业的小黄提起这事至今还很郁闷。

  去年暑假前,即将升入大三的小黄与另外19名同学一起被前来学校招聘的一家大型企业录用。应企业要求,小黄他们从8月份开始顶岗实习。当时,企业开给的待遇是实习期每个月1000元,转正式工后另议。就这样,小黄成了班上最早落实工作的学生。小黄告诉记者,他们上班时,正是厂里业务最忙的时候,看着这家蒸蒸日上的大公司,小黄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然而,好景不长。慢慢地,厂里的业务越来越少,工人们也越来越空,带他们的老师傅每月只上半个月的班,收入也减半了。惴惴不安中,11月的一个下午,公司经理找他们几个学生谈话,说是眼下效益不好,需要裁员。于是,小黄他们5个同学一起被退回了学校,再一次投入到了求职的行列。后来,其余同学也陆陆续续地被退回学校。当初去的20个同学现在只剩下3个。

  据足彩胜负14场院的老师介绍,由于宁波外向型企业居多,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比较大,而像小黄这样,本已落实好工作岗位,因企业不景气又被退回学校的就有四十多个。

  薪酬期望一降再降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宁波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小王绝对是个很棒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为人好,业务能力强,还曾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并获奖。按往年的经验,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凭着这几条,小王找个好工作应该没问题。可说起找工作的经历,小王却只能苦笑。

  小王告诉记者,听前几届的学长们介绍,每到大学生求职高峰时节,就会有一些很不错的大型企业前来要人,像他这样获得过国际大奖的肯定是受青睐的重点对象。可小王左等右等,主动上门来招聘的单位少之又少,更别说什么大型企业了。小王介绍说,从去年11月至今,他已记不清投过多少份简历,参加过多少次形形色色的招聘会,只记得最终去面试的有8家。一次次面试,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终于其中一家小型公司约他面谈,有意录用他,但开出的薪酬只有每月1200元,而且以后不再提薪。小王失望地说,他算了一下,这1200元还不够交房租费、交通费、通讯费、伙食费。最终小王没有签约。

  小王说,正是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已主动降低了薪酬期望值,从最初的三四千元降低到2000元,继而降至1500元,可没想到对方开出的薪酬还要低。

  据了解,今年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开出的薪酬明显低于往年,而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多在每月1500元左右。

  录用关卡越来越多

  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可用人单位却迟迟不肯签约。这是今年大学生就业碰到的一个新现象。

  正在北仑一家企业接受就业培训的小黄告诉记者,往年用人单位对学生面试后,一般一个星期内就可以同学生签约。可今年各企业录用大学生的关卡特别多,先是面试,然后是培训,再是考核、定岗,都两个月了,居然还不给一个准信。小黄反映的这一情况,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万里学院等高校的学生都碰到过。万里学院商学院的小蒋有些无奈地说,每次去用人单位面试,看到主管面前那摞叠得高高的简历就感到好无助,那么多竞争者,用人单位又那么挑剔。小蒋说,为了让她顺利就业,父母已经跟她讲明,毕业后前两年主要是在工作岗位上积累实践经验,生活费仍由家里提供。同小蒋一样,好多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一降再降,但即便是这样,他们所期待的机会还是迟迟不降临。小蒋感慨说:找个工作真的好难!

  三大缺陷挡了求职门

  在甬大学生普遍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三大缺陷。一位高校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也是导致他们求职时四处碰壁的一个主因。

  就业观念有待改变

  足彩胜负14场的老师告诉记者,几天前,嘉兴一家新开办的大型外资企业来该校招聘,招聘对象为国际经贸类、机电类等专业学生,开口就要40个学生,一经录用月薪为1500元,工作一年后提到每月1800元至2000元,并提供住宿,表现突出者还可送韩国培训。在校方看来,这家企业的条件已很优厚了。但是,两天过去了,前往报名的学生并不多,校方只能派老师下到各班级动员学生报名。

  面对记者的疑惑,老师解释说,这完全是就业观念的问题。他们了解过了,关键在于这家公司地处嘉兴,而不是在宁波、杭州、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据他们调查统计,甬城大学生就业60%以上首选杭州、宁波、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宁波籍的学生,很少有人愿意走出宁波。

  大学生志在四方。老师建议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将眼光只盯着几个大城市。

  期望值超出企业现状

  自己期望中的月薪是1500元,而用人单位只给1000元甚至更低,于是一概拒绝。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此外,一些比较艰苦的行业、实行三班轮换工作制的企业,学生多不愿意去。还有些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对某个岗位比较感兴趣,而用人单位想另行安排岗位时,他们往往不会屈从

  对此,万里学院的老师开导学生,眼光要看得远,不要只着眼于眼前利益。他建议大学生们要珍惜每一个就业机会,先给自己创造一个积累实践经验、展示才能的机会,只要你有能力,相信用人单位会认识到你的价值,你的薪酬也就一定能够提高。

  素质不过硬自信心不足

  采访中,宁大一位老师向记者诉苦,大多数学生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但他班上有个学生却无动于衷,整天躲在寝室里。让他找工作,他一会推说用人单位只找有工作经验的,一会又说自己竞争不过其他同学,反正就是不出去找。

  这种学生表现为典型的自信心不足。而造成自信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素质不过硬。该校已同宁波银行签订协议的毕业生小俞说,其实求职是对每个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一次考试,要通过这场考试,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他说,就自己班上的同学看,那些平时学习努力,又注重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同学基本上工作已有着落,相反那些四处碰壁的基本都是平时整天上网玩游戏,对自己学习职业生涯没有规划的同学。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求职中存在等靠要的现象,将找工作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家长,有的干脆最后一学期就住在了家里。据了解,这样的学生几乎每一个高校都有。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期待社会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难,怎么办?浙江万里学院学生事务发展中心副主任许国君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等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早日出台相关政策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许国君认为,这一举措将实实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能够切实解决一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他盼望浙江省、宁波市政府部门也能尽早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以帮助更多大学生早日就业。

  老师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台扶持力度更大的相关政策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如提高贴息小额贷款额度,引导支持风险投资公司关注大学生创业,开辟大学生创业申报绿色通道,延长大学生创业扶持时间。据了解,这几年国家提倡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但大学生创业的数量却一直上不去,这与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扶持力度尚显不足很有关系。

  企业:抓住机遇储备优秀人才

  往年,在甬高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在我市中小企业就业。但很多企业在招聘中,指明要求求职者具备就业经验。老师认为这对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不公平,也不现实。他希望广大企业能够给大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边学习边成长。特别是眼下这个就业困难期,他认为正是企业储备优秀人才的好机会。据介绍,确实有一些大企业、大公司采用这一做法,他们先对物色好的优秀人才进行培训,一待经济形势好转,这些优秀人才即可随时投入使用。此举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打好了人才基础。

  高校: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毕业生好不好,固然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但同培养大学生的高校也大有关系。多年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许国君指出,当前不少高校仍然存在因人设课、课程设置同社会需求脱钩的情况。根据浙江万里学院多年来的改革和实践,他认为高校应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时时关注、了解社会需求,紧贴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会为社会所接受。

  与此同时,老师还建议各高校及早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毕业了却不明白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的大学生并不少见,老师认为,这就是缺乏职业指导、职业规划的后果。据介绍,眼下虽也有不少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职业规划,促使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目标,从而使学生的大学学习更有针对性,但事实上能够担起这一重任的老师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其能力和水平也亟待提高。老师建议高校可以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在加强内部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上专门从事职业指导、职业规划的有关人士担任这一职务。

  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虽然目前就业压力大,但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仍然停留在不切实际的旧思维中,跟不上现实环境的变化,导致毕业生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错位。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吃苦,找工作开口就是谈待遇、谈薪酬;一些大学生两眼只盯着几个发达城市,更别说下基层、下农村了。对此,许国君认为,要想顺利就业,大学生必须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正视现实,降低期望值。《2008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描述了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七大趋势,这些新的趋势表明,大学生就业跨区域流动速度在加快,不仅如此,未来社会中,一辈子做一份工作几率大大降低,所以大学生们应该尽早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想法,在工作的转换和调适中寻找自己和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在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和阅历积累中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与此同时,老师建议大学生们到有需要的地方去,要加大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中小企业就业。老师相信,尽管面临就业寒冬,但在政府部门积极应对的基础上,大学生如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真正做到不挑不拣,找个工作岗位应该不成问题。(本报记者 陈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