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报》:北仑乐大妈大学里开剪纸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0-10-21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609

  金报讯(通讯员 王辰 许燕婷 记者 章萍)“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专门设计了一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作品,剪了整整一个星期,剪一段保护一段,要特别小心。还有一幅作品以56朵花为主题,代表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是龙的传人昨天,已经六十出头的乐翠娣老人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足彩胜负14场讲台上向一群大学生传授剪纸绝活。足彩胜负14场专门成立乐翠娣剪纸艺术工作室,里面挂着很多老人的作品。

  剪纸大赛中两次获金奖

  乐翠娣老人来自北仑大碶坝头社区,今年60多岁了,她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剪纸,十五岁参加工作后一直利用空余时间剪纸。她是北仑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曾代表宁波、浙江连续两次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大赛中获得金奖,还有两幅作品被国际剪纸艺术节收藏。在采访时,我们在桌上看到了乐翠娣老人剪的108将的剪纸作品。据她介绍,这样一部成品她用了三个月时间,每天早早起床,到晚上不间断地剪,其中的每个小圆都是十几刀一点点剪出来的,根本不能用刻刀刻。

  民间绝技濒临断代

  为什么要为老人开工作室?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处在濒危状态,再不保护,可能很快就会消亡。现有的继承者都年事已高,而缺少下一代传人正是它们面临消亡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学习项目中,学院探索引入民间艺术、绝技绝活,先后建起了书法工作室、茶艺工作室,并引入乐翠娣老人的剪纸艺术工作室、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张德和的根雕艺术工作室,以及以天然漆为材料、具有中国民族绘画特色的漆画艺术工作室等5非遗工作室。

  老人乐意传授剪纸技术

  乐翠娣说:如今的剪纸技术都是老年人教给老年人,生命力不强。如今,足彩胜负14场开设这样一门课,并给我一个工作室,让我能把这门传统艺术教给更多的人,尤其是有技术,眼快、手快、心巧的年轻人,我真的很高兴。大学生正是学剪纸最好的年龄,因为年轻人具有创造性,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超强的动手能力,不仅很快可以学会剪纸,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承、创新和发扬。我相信,剪纸艺术会在足彩胜负14场得到延续。

  采访中,很多大学生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非常有意义,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学到了民间文化知识,掌握了民间技艺。一位来自纸艺协会的会计专业学生说道:当时是因为兴趣爱好加入了这个协会,但是没想到,能够成为乐奶奶的徒弟。乐奶奶经常来指导我们,我对剪纸更加感兴趣了。我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将剪纸艺术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