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出炉

发布时间:2012-07-26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639

编者按:为努力打造我市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宁波市教育局于日前开展了宁波市首届高校校园文化品牌评选活动。在各高校推荐申报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市教育局审定,9所高校的9项文化品牌被确定为“宁波市首届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本期周刊将这9项高校文化品牌予以展示,以期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不断促进内涵提升,打造和谐校园,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

  薛丛川 冯雪蔚 整理

  1、法律大篷车

  宁波大学的“法律大篷车”自1999年开展以来,走进城镇乡村,服务社区学校,送法进千家万户,将法律的种子撒播于各地,将法治精神传达于基层群众,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知法懂法、甘于奉献的优秀毕业生。

  活动秉持“实践育人、服务社会”的理念,一方面立足专业实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一方面立足社会服务,促进社会法治建设。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普法和法律援助等活动,将专业知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创造浓郁的法治校园文化;与社区建设、居民生活紧密结合,为地方服务做出大学生的应有的贡献;与社会调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甘于奉献的精神,涌现了一批诸如因研究区域犯罪与预防获联合国科研基金的商聪聪、义务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而受央媒多次报道的张天林、负责大篷车活动被全国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并录取的沈勇等优秀学子。

  2、用声音叙事

  “用声音叙事”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自2008年开始实施的一项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品牌工程。活动基于城市对外文化宣传主动性,发挥青年参与文化建设创造性等特点,逐渐形成“搭交流平台,树开放形象;以世界语言,传文化中国”的实践教育、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的工作思路。

  4年多来,“用声音叙事”活动以大型访谈、问卷调查、特色论坛等形式对在甬外籍人士进行调研,服务城市的国际化形象提升,向在华外籍人士宣传中国文化。活动已访问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多位外籍人士,走访外资企业达到70多家,累计参加学生人数达到500多人次,出版《用声音叙事:筑梦宁波》、《用声音叙事:我的企业在宁波》等代表成果,拓展出“公益汉语课堂”、“外籍人士公益行”等系列活动。

  3、万里雷锋营

  万里学院万里雷锋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社会服务事业的有志的学生自愿组成的立足全院、面向社会的全院性青年组织。自2002年12月成立以来,雷锋营坚持每周都有3~4项社会服务活动,十年如一日,给雷锋精神上了一个长期户口,改变了“雷锋精神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

  服务过程中,雷锋营不断深化品牌,成立有环保、助残、协警等14个项目组。每年参加“万里雷锋营”的学生在3000人以上,每年开展的活动达10余项,近200余次,其中常年坚持的就有城市绿地养护、交通文明岗协警、城市窗口志愿服务、民工子弟学校义教等近十项。志愿者们从点滴入手,从身边做起,做了大量平凡却有意义的事情,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个人。这不仅为他人提供了帮助,让大学生得到了社会体验,更是将雷锋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延续。

  4、建设班集体特色项目,打造自主学习平台

  足彩胜负14场的“班集体特色项目建设”是指学生根据班集体实际情况,在教师指导下,确定团队素质提升目标,设定自身建设的特色项目,以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班集体建设的一种新型班集体建设模式和育人方式。自2007年10月启动以来,该项目先后共有7批次的650余个班级申报立项成功。

  班集体特色项目建设,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了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优势;突出了班集体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中的组织优势;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院优良学风培育班级文化、锻造班集体凝聚力、思政教学两手抓、形成育人合力。该项目的建设,其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激发学生自我组织与管理的内在需求,加强全院班集体建设力度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得这项工作正在逐渐成长为教学与思政工作的有力抓手。

  5、基于创新特色项目,努力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基于创新特色项目,努力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是传承和创新该校的校园文化、专业文化、民族文化三种文化,利用资金、场地、设备、导师、技能、传媒以及校企合作平台等七大资源,结合教师指导和朋辈互助两种指导方式,走出一条特色育人、实践育人之路。

  该项校园文化品牌,深化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与营造了“兴趣爱好中学习、积极主动中学习、项目研究中学习、创新创意中学习”的良好学风,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活动通过项目课题化、工作室运作、校企合作等载体和模式建设与促进,在省内专项技能竞赛、优秀项目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6、校园商品展销会

  校园商品展销会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宁波商帮精神为导向,为学生搭建的仿真市场平台。旨在锻炼和展示学生商贸应用和创业实战才能,融专业实践教学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于一体,是学校“三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成果之一。

  校园商品展销会始于2002年。校园商品展销会各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全程参与完成展会的筹备分工、招商引资、展会促销、到商机分析、经营商品选择、货源组织、展销商品定价、现场售卖、配送等环节。这不仅让学生体验展会销售的全过程,演练一系列经营管理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市场竞争意识。经过十年的发展,商品展销会已成为良好的校园“课堂实践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

  7、远志医药职场训练营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于2006年起在原有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专业类项目和相关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着手打造专项文化活动阵地———“远志医药职场训练营”。

  “远志医药职场训练营”基本定位在着力建设与专业、与职业、与就业紧密相关,立足岗位创新,突出实践、突出技能的校园文化活动。训练营分为专业区、职业区、就业区、创新区四个区,一期项目库包括中药文化论坛、中药鉴定大赛、分析检测技能大赛、食品加工技能大赛、职业道德发展行动、远志大讲堂、医药创新人才种子库、(医药)营销方案设计大赛等14个子项目。七年来,营地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养成、就业能力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医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8、责任文化建设工程

  文化价值是高校的主导性价值,文化育人是其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实质就是重视教育的文化价值即文化育人。

  近年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责任文化建设工程,使全体师生共同信奉并实践以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发挥文化在学校办学、育人和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与精神驱动作用,从而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责任文化建设工程”主要经历了提出“第一质量”理念、推行“公司制”模式、培养“金牌员工”、培育以“责任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品牌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责任文化建设体系;注重理念宣传,在学校核心价值体系中渗透责任精神;创设培育载体,突出责任体验;建立责任机制,强化管理规范行为;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责任文化氛围五大举措整体推进。

  9、临终关怀实践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打造仁爱健康文化,在培育仁爱文化过程中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载体。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各项活动文化,临终关怀实践服务就是仁爱文化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2007年开始,“爱心天使”生命关怀服务队先后与市李惠利医院和鄞州人民医院结对,每周周末定期去医院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是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垂危者心理上、生理上的痛苦,减轻其家属心理负担,让弥留之际的病人安详无憾地离去,并且在生命的黄昏里享受人间最后的尊严和温暖。

  延伸阅读:

  为进一步展示9项宁波市首届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本刊将通过系列报道的形式陆续推出,深入挖掘各项品牌的内涵,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中,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用声音叙事”,万里学院的“雷锋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临终关怀”以及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远志医药职场训练营”已在本刊报道过,其余5项获奖品牌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展示推出。

东南商报2012年0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