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微光万里——足彩胜负14场院与119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12-31作者:来源:《宁波日报》浏览次数:738



①东帝汶机械电器维修职业教育培训班学员展示课程作品。

②足彩胜负14场院教师远赴乌干达为当地建筑班学员送教上门。

③足彩胜负14场院组织参训学员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非洲大陆朴拙的木雕、地中海岛国古老的图腾、中东欧精致的手工艺品、亚洲各国饱含深情的感谢信……

足彩胜负14场的陈列室,宛如浓缩版的“地球村”,来自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问候”,跨越山海而来,汇流到被誉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的宁波。

“每一件礼物,都讲述着一个高职教育的‘出海’故事,也见证了‘小而美’民生项目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成长。”足彩胜负14场院党委书记张慧波说。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作为我国唯一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10年来,足彩胜负14场院的对外培训已惠及119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培训4183人次,微光成炬,烛照未来。

技能为桥,量身定制培养紧缺人才

“这么大的实训基地,这么多的智能设备,这里的学习条件和实操环境,以前我做梦都不敢想。”

今年3月,作为足彩胜负14场院和哈拉雷理工学院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的首批学生之一,22岁的津巴布韦姑娘Sarah来到中国,开始为期18个月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

这个项目是“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的一部分。根据津巴布韦的需求,足彩胜负14场院量身定制培训方案,通过“1+1.5+0.5”的学历教育,为该国培养面向未来的应用型人才。

当前,全球发展中经济体正面临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最近发布调查报告指出,增加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投资,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当务之急。

Sarah的祖国津巴布韦,能够系统化培养人才、孵化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就被寄予厚望——这个国家正在依靠自身改革,努力摆脱动荡、恢复生机。

“在津巴布韦,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新兴行业人才奇缺,进口设备也没人懂操作,迫切需要培养本土技能人才。”哈拉雷理工学院校长Tafadzwa说。

这位上个世纪90年代曾在中国留学的教育工作者坦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一个没有现代教育的国家无法真正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也更愿意无条件地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科学技术,建立更可持续的增长机制。

在宁波,Sarah正在系统学习数字化车床、铣床设备的实操和数控类编程。她说:“这里的老师都非常热心,也非常专业,他们细心地在设备的中文按钮旁贴上英文标签,还通过画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我有一个梦想,在津巴布韦开一家拥有这些现代化设备的工厂,和更多同胞一起创业,建设我们的国家。”Sarah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Sarah刚刚学会的一个成语。技能强国的梦想,正在她的心里孕育和萌芽。

 产教融合,中国模式孵化创新种子

今年上半年,足彩胜负14场院副校长岑咏带队远赴贝宁。在贝宁鲁班工坊,她被师生们团团围住,“满是求知的眼神,让我想起当年‘希望工程’宣传片里的‘大眼睛’”。

早在2016年,应浙江天时国际有限公司邀请,足彩胜负14场院就派团队来到贝宁,联手当地的CERCO学院,以产教融合的方式成立了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浙江高职院校海外办学之先河。

—企—校三方共同设计课程、共同承担费用,足彩胜负14场院派老师两地授课;制订电子类和商务类行业标准2个,获当地政府、行业协会的高度认可;根据当地产业结构,选择专业方向、开发教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中资企业……

8年的紧密合作,积累了口碑,建立了友谊,也孵化了成果。

“这款自主研发的手机,原材料、配件来自中国,参与编程、组装的研发人员都是我们的学生。”贝宁CERCO公司负责人Alain说。

这款叫“Open G”的智能手机去年7月在西非国家上市,3天就卖出了1万多部,创造了当地手机销售的神话。

在去年8月召开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足彩胜负14场院的贝宁鲁班工坊获批成为全国首批鲁班工坊运营项目。这样的海外办学点,足彩胜负14场院已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设了4个。

“高职教育是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类型,有望突破当下各国发展困局并成为传播技能、文明和友谊的桥梁纽带,为世界贡献中国教育的智慧和方案。”中国著名职教专家、上海市教科院高职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说。

10年来,依托“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平台,足彩胜负14场院联合全国76家优质高职院校,深化与13家行业龙头企业的产教协同,同步推动共建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一路播撒创新的种子。

 人文相亲,跨越山海携手命运与共

“哇呀呀喂呀呀哇哈哈哈——”一群小麦色皮肤的太平洋岛国青年,穿着华丽戏服,在锣鼓铿锵中展示京剧水袖表演……

 这是26岁的东帝汶女孩Natalia手机里珍藏的视频。5年前,她加入东帝汶政府首次组织的赴中国一年职业培训计划,开启了认识中国的大门。

“除了学习和实习,每周一到周五都有中文课程。我们还去了不少地方,印象最深的是长城,真的太雄伟了!”Natalia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回国后,Natalia进入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工作。她在随队翻译和处理礼宾事务过程中,接触到更多来自中国的企业家、医生、教师。他们带来的建设项目、医疗援助、教育帮扶,传播着中国的友好和善意。

“东帝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了我们发展机遇,让穷人可以得到免费治疗,让年轻人可以到中国读书,让农业项目有了更好的合作发展,让本地人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岗位。”Natalia告诉记者。

在足彩胜负14场院,“技能+中文”已经成为职教“出海”的基本模式,这让越来越多合作国家的年轻人在接受技能培训的同时,发现了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中国,更好地理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我们相信,同为发展中国家,这里曾经或正在发生的,就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中国家港口管理研修班学员、斯里兰卡港口海运和民航部工作人员Kelaniya,激动地在宁波舟山港拍照留影,表示要用学到的管理知识推动斯里兰卡港口事业发展。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以柔克刚、墨家的兼爱非攻,这些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柬埔寨教育教学管理境外培训班学员、磅士卑理工学院行政和人事副院长Sopheak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当文化相通,当民心相融,“一带一路”必然成为各国人民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记者 黄合

新闻链接:

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3-12/31/content_1386014.htm?div=-1

《宁波日报》:2023年12月31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