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由政协宁波市北仑区委员会、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宁波市北仑区科学技术协会、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宁波图南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企业服务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智汇港城·产教协同”跨境博研领航峰会暨“一带一路”企业出海智库论坛在宁波北仑大碶启幕。活动以“智库赋能聚跨境动能·丝路协同绘发展蓝图”为主题,通过政协搭台整合资源、校地联动深化协作、科创赋能破解难题,为北仑企业突破国际化发展瓶颈、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搭建高水平协作平台,吸引区域内60余名博士专家、有出海意向的企业家代表等共同参与。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政协搭台:以协商之力破企业出海之困
“希望通过政协平台,把分散的资源拧成‘一股绳’,以协商议政来凝聚共识,为区域发展破瓶颈、为企业出海搭桥梁。”政协宁波市北仑区委员会副主席汤黎明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活动不仅通过“臻心汇”助企委员工作室联络区域政协委员网络,推动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技术升级需求精准对接,更组织教育、产业、科技领域统战人士合力打通“海内外院校-本地企业-国际市场”的人才输送通道。启动仪式上,“丝路港城·跨境博研”智库创新基地正式揭牌,将聚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地理特征、投资政策与风险防控,开展专题调研以破解“信息不对称”痛点,同时建立“政协委员+出海企业+海外嘉宾”常态化联络机制,实时响应企业海外运营、技术适配等突发需求。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还同步发布了2025-2026年度四大重点项目:宁波市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团队——“青创·同行”校地共建双创联盟11名博士专家获聘“九峰回村计划”顾问团;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宁波图南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英迪国际大学签署中马校际继续教育(产学研)合作备忘录;浙江热气青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浙江七彩阳光公益基金会向“臻心汇”助企委员工作室捐购500册预于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发行的由宁波职业技术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英迪国际大学专家学者合著的《基于“产教智联”与“校地共生”的青年就业创业数字化赋能》专著,并拟发放给区域企业家及英迪国际大学在读中国籍留学生;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企业服务联合会领衔的“一带一路·产教协同”北仑籍企业家马来西亚跨境研学先锋行计划正式授旗并预计于今年年底出征。
校地联动:以跨境育人筑产教融合之基
专题讲座环节邀请了英迪国际大学三位深耕学术与产业一线的专家,从不同领域为北仑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路径:该校副校长Wong Ling Shing(黄灵颂)教授以“产教融合驱动企业国际化竞争力提升:逻辑、路径与落地方法论”为主题,结合其深耕生物传感器、环境毒性评估、微生物学等领域的150余项科研成果,深入解析产教协同的底层逻辑;该校商业与大众传播系Sam Toong Hai(覃通海)教授结合超过二十年国际商业管理与跨国企业运营经验,并基于自身多次出席中国-东盟科研论坛、担任多所中国高校客座教授的经历,以“从科研到产业:双师型导师视角下的企业出海战略”为题分享实操建议;该校健康与生命科学院院长Lee Shiou Yih(李修逸)教授则聚焦“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跨境生命科学教育与科研协同”,为北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出海提供技术参考。
“校地合作不能只停留在‘签约’,要落到‘育人’和‘攻关’上,围绕企业出海的实际需求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四链协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秘书处负责人、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就业与产学合作处处长张定华谈到。活动期间,除组织三场高规格的专题讲座为企业出海提供理论指引与路径参考外,与会嘉宾代表还将走进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实地考察该校产教融合成果,前往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灵峰工业社区)调研精密制造、汽配模具等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需求与出海痛点,深入“九峰回村计划”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探索校地资源在乡村产业赋能、技术下沉等领域的协作空间,通过“理论讲座+实地考察+产业调研”的多维环节推动高校教育资源、科研力量与地方产业需求、企业出海诉求精准对接,让校地协作真正服务于北仑企业“平稳出海”与区域产业国际化转型。
科创赋能:以智库为桥塑产业链竞争力
在聚焦“企业出海实效”的“博创未来?智企同行”产学研赋能活动之“一带一路”企业出海智库论坛上,20名经过精准筛选的参会代表围绕六大核心议题展开靶向性深度研讨,既聚焦企业出海的“急难愁盼”,如“企业出海核心需求与实践痛点探讨”“东南亚(马来西亚)文化地理特征及投资前景深度解析”,也着眼长效发展,涵盖“跨领域协作机遇与资源对接路径”“国际教育协作与人才支撑体系构建”“本地政策推介与海外协作倡议”,全方位覆盖企业出海从前期调研到后期运营的全链条需求。智库成员与企业家代表展开高频互动,针对北仑支柱产业在出海中面临的精密制造技术瓶颈、国际标准对接难题、供应链适配障碍等具体问题,结合前期调研的东南亚市场数据,共同提出“技术联合攻关+本地化适配改造”的解决方案,英迪国际大学专家则立足当地产业政策、市场消费习惯及人才供给特点为企业“本地化运营”提供定制化建议,精准回应企业海外发展的技术与人才诉求。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过去企业出海是‘单打独斗’,信息不对称、资源难整合,走了不少弯路;现在有了政协搭台、高校背书、智库支撑,我们走出去更有底气了。”北仑区政协委员、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北仑校友会会长、浙江恒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进忠在分享自身“出海”经历的汇报路演中感慨道,作为政协委员,他深切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协同效应”:不仅通过论坛直接对接了马来西亚跨境资源,为企业突破国际化标准瓶颈找到了合作方向,还借助活动整合的本地资源获得了“政策解读-合规指导-供应链对接”一体化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风险。这种“政企研侨”联动的模式,正推动北仑区域产业从“本土竞争”向“全球协作”跃升,为产业链国际竞争力提升注入科创动能。
记者 曹炜 张日益 黄银玲
新闻链接:
《央广网》:2025年10月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