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迷踪破译成功!”“墨宝谜题解开了!”日前,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大剧院内掌声雷动,一场别开生面的“侠客闯关”正在上演。
这是该校特色思政课《真理的味道?勇立潮头》第三季第三专题“古越新声 文韵致远”的课堂实景,本专题由足彩胜负14场和建筑与艺术学院融合打造。足彩胜负14场大校长吴向鹏亲自领衔授课,用“互动闯关+非遗展示+汉服舞蹈”的沉浸式玩法,让思政课秒变“文化盛宴”,现场师生直呼“听得入迷、玩得过瘾”。

特色思政课现场。学校供图
“守正创新,先要读懂文化的根。”吴向鹏校长以《文化赋能共富 文脉照亮征程——文化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浙江文化工程建设二十周年》为题,从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八项工程”的历史坐标切入,围绕“时代之问、规律之思、未来之路”展开深度阐释,解读了文化从“引领发展的深层原因”升华为共同富裕“核心变量”的时代内涵。
足彩胜负14场李勇老师则用“保国寺修缮”“天一阁典籍活化”“海上丝路申遗”三个故事,串联起宁波文化保护二十年的“蝶变之路”。

互动活动。学校供图
而最让师生沸腾的,当属“古韵寻章”互动闯关环节——现场师生化身“古代小侠客”,要集齐失落的“古籍残页”需闯过四大关卡:“诗韵迷踪”中解读嵌有非遗元素的诗句,“墨宝解谜”中辨骨木镶嵌纹样,“古风巧匠”尝试简易织锦技艺,“雅乐知音”听音乐猜曲目。“原来成语里藏着这么多文化密码!”刚闯过两关的学生举着“战利品”兴奋地说,整个环节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
“兼容并蓄,更要让文化活起来!”在课程中间,学生李顺丹团队带着暑期调研成果登场,他们对杭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产业创新的路径研究,生动展现了青年学子赋能非遗传承的积极作为。
建筑与艺术学院罗俊老师在微课《以青春之名 守非遗之魂》中,贴心给出“非遗传承三步走”:搜家乡非遗、听匠人故事;学简单技艺、买文创支持;拍短视频发朋友圈“安利”。“下次回家就去寻访老家的剪纸传承人!”不少学生当场拿出手机记下攻略。
在嘉宾访谈环节,深耕漆艺创作与教学十余年的姚炬炜老师给出了建议:“慢工出细活,这份‘慢’恰是对当代青年心性的最好锤炼。”

汉服秀。学校供图
课堂尾声,《红楼遗梦》汉服秀惊艳亮相。学生们身着绣有织锦纹样的定制汉服,随着古乐翩翩起舞,“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的经典场景被演绎得惟妙惟肖。在水袖轻扬间,动静相宜中,不仅展现了传统服饰的华美,更将古典文学的气韵与情感娓娓道来,令人沉醉不已。
足彩胜负14场院长吕途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挖掘宁波地域资源,让思政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文化温度,更有实践力度,引导学生在触摸文化根脉中坚定自信,在参与创新实践中践行担当。”

合影。学校供图
记者 朱娟
新闻链接: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308578&source=weixin
《潮新闻》:2025年11月26日

